English

中国山水画与油画风景的对话

1998-1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赵晋华 我有话说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油画学会、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承办的’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于本月10日在北京开幕。此次展览分中国美术馆(全部10个展厅)、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个展馆,包括“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20世纪前期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发展历史比较陈列展”、“中国历代山水画展”、“外国风景油画作品展”以及由国内外艺术家和学者参加的“现代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中外比较艺术学术研讨会”等几个部分组成,从结构和容量上而言,如此大规模的展览活动在建国以来尚属首次。

这次展览是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的首度并列展览,它是一个统一的展览,而不是两个画种的联展。两个画种的并置对比展览形式特殊,是用美术样式体现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这两个画种的相互交融和影响,而又突出了“人与自然”这样一个展览主题。

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对大自然的吟颂描绘是人类情感表达和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在美术历史的发展中,对自然界的表现逐渐成了一个独立的门类,它凝聚了艺术家的创造才能,产生了大量的美术杰作,其中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是最集中的代表,反映了东西方艺术家对大自然共同的喜爱与热情,以及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采取的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目前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描绘自然景色的绘画在近百年来却日益呈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何以会有这样的矛盾?美术评论家水天中先生认为,本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科技媒介,如摄影、影视、录像等,这些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绘画的功能。另外,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人类对大自然掠夺性的索取,使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的心理普遍焦虑和浮躁,失去了古人面对自然环境时那种沉静、悠闲的心态,表现在绘画中就是追求种种刺激性的效果,诸如批判种种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种族歧视、性问题等。而此次展览通过山水画和油画风景这两个画种本质中的相通之处,将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凸现出来,在当今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中国历代山水画展”,将故宫的绘画珍品以历代山水画为专题展示给观众,这些作品几乎全部是一级品(只有为数很少的二级品),都是国宝,以前在国内外很难看到如此皆为国宝的展览。故宫领导表示,从前故宫对中国当代美术关注的不够,此次积极参与,不能将故宫的艺术宝藏封杀在深宫大院中。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说,在这次活动中,故宫的展览是最好的,原来故宫每年也会例行公事地将部分画作展览几日,但大多限于明清,这回是把历代山水画从隋到清第一次系统陈列,共82张,一人一张,中国画家的脉络基本上就出来了,里面有非常杰出的作品,很值得看。中国山水画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出新,而是首先要了解传统。要出新必须了解传统,现在美术院校的学生对美术史不感兴趣,上课不来或打瞌睡,这次故宫的展览包括学生、画家和美术史家都应该仔细地看看。

“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共展出314幅作品,是从全国8000件应征作品中经过几轮评选而挑出的。将这两个画种并列展览,形象地揭示了中西绘画百余年来的交融,油画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在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这100年中,中国画对油画的影响微乎其微,处于守势,而油画对中国画的影响却长驱直入,在主题、题材、意境、视点、构成、色彩等种种方面,中国画敞胸开怀对油画进行了吸收,使中国画的面貌较古代有了很大的不同。画家袁运生认为,通过这次展览使人们对中国山水画和油画的现状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中国山水画这部分趋弱,山水画向油画靠拢,两个画种相互之间趋同,说明了中国画家心态的拘束和面对西方文化的不自信。中国画本来和书法相近,是“写”的艺术,现在变成了制作,现在完成意图的办法很多,办法成了结果,此次入选的中国画都很大、画面很满,感染力不强。

每年10月、11月都是美术界展事频繁的季节,近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中国当代美术20年启示录”也是一个重要的展览。无论是1978年至1998年这20年,还是本世纪初至今的100年,都是中国现、当代美术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100年中西艺术的交汇中,中国艺术家的观念和创作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从盲目自信、自大到全盘接受西方艺术影响,再到对中国文化底蕴的自觉和中西融合的努力,这一发展过程是中国艺术家痛苦挣扎的过程,接续了近代以来数辈人的奋斗,在世纪末之交,通过种种美术展览对此做出总结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作为’98国际美术年最后一个重要展览,以山水画和油画为切入点,把我国当前两个画种的最新创作和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历史资料以及作品,同时作了系统的、多方面的展示,为专业研究者和广大观众在人与自然、古代和现代、中国和西方等艺术层面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观赏机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